陜西省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碳達峰碳中和決策部署,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意見》的部署要求,加快推進全省工業綠色低碳轉型,扎實推動我省工業領域碳達峰,根據《陜西省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和《有色金屬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結合我省工業領域碳達峰工作實際,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會同相關部門研究,正文如下:
陜西省有色金屬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碳達峰碳中和決策部署,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意見》的部署要求,指導我省有色金屬行業企業做好碳達峰工作,實現行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根據《有色金屬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陜西省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等文件,結合我省有色金屬行業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系統觀念,處理好發展和減排、整體和局部、長遠目標和短期目標、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優化升級產業結構、推動全產業鏈節能降碳、促進資源循環利用、加強技術研發應用以及強化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為著力點,推動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確保如期實現碳達峰目標。
(二)基本原則
堅持有序推進。統籌考慮碳達峰工作與我省有色金屬行業平穩運行、高質量發展的關系,分階段布置工作重點,保障有效供給、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堅持節能優先,落實總量控制,科學有序推進碳達峰工作。
堅持重點突破。強化全流程、全過程碳減排理念,緊盯鋁、鋅、鎂等高能耗、高碳排放量的大宗品種關鍵環節,對標國家和行業準入標準,合理控制我省有色金屬冶煉產能以及能耗、碳排放增量,帶動全行業能效和碳減排水平提升。
堅持雙輪驅動。堅持政策引導、規劃引領,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完善有色金屬行業綠色低碳發展政策體系,強化激勵約束機制,充分調動市場主體減排降碳積極性,多措并舉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堅持技術創新。發揮技術創新對行業綠色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全力推動關鍵環節低碳技術工藝裝備創新和突破,增強關鍵共性技術供給,積極推廣應用新產品、新工藝、新設備,促進有色金屬行業全面升級。
(三)主要目標
“十四五”期間,我省有色金屬產業結構、用能結構明顯優化,有色金屬產品生產環節綠色低碳技術推廣應用取得重要進展,電解鋁、鎂、鋅等重點品種單位產品能耗、碳排放強度進一步降低,再生金屬供應占比達到24%以上,鉛、鋅冶煉能效標桿水平以上產能比例達到30%以上,鋁、鉛、鋅三個行業能效基準水平以下產能基本清零。
“十五五”期間,我省有色金屬行業用能結構大幅改善,重點品種能耗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再生金屬供應比例持續提升,行業低碳工藝研發及應用實現重大突破,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產業體系基本建立,產業布局更加合理,產業結構顯著優化,確保有色金屬行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
二、重點任務
(一)優化升級產業結構
1.優化產業空間布局。強化省國土空間規劃和“三線一單”生態環境總體管控,著力優化有色產業空間布局,引導行業高效集約發展,打造若干有色金屬產業集群。重點推動西安、寶雞發展以鈦基稀有金屬為主的先進金屬材料,著力建設關中新材料產業核心區。以榆林、銅川為區域中心,支持大力發展鋁鎂合金等先進金屬材料。推動渭南、商洛結合自身資源和市場優勢,積極發展鉬、釩、鋅基為主的先進金屬材料及稀貴金屬深加工產業,實現有色金屬材料產業差異化、特色化發展。
2.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冶煉產能規模,堅持電解鋁產能總量約束,嚴格執行產能置換辦法。強化政策引導,建立市場化、法治化長效機制,防范鉛、鋅冶煉產能盲目擴張,規范工業硅、鎂行業有序發展。充分利用原鎂產量的絕對優勢,高起點規劃原鎂冶煉和鎂合金高端產品加工產業的整體布局。落實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強化碳減排導向,利用綜合標準依法依規推動落后產能退出。合理控制有色金屬冶煉行業新增產能,新建、改建、擴建冶煉項目須滿足行業規范條件,且達到能效標桿水平。
3.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推進鎂冶煉等行業產能整合,促進要素資源向綠色低碳優勢企業集聚,引導有色金屬行業高效集約發展,提高綠色化、現代化水平。強化產業協同耦合,鼓勵原生與再生、冶煉與加工產業集群化發展,通過減少中間產品物流運輸、推廣鋁水直接合金化等短流程工藝、共用園區或電廠蒸汽等,建立節能降碳協同發展模式,降低總體碳排放。加快有色金屬新材料產業鏈補鏈、強鏈、延鏈項目建設,打造特色、優勢產業鏈。重點發展以鈦、鎂、鋁、鋅等合金為主的高端金屬結構材料,打造鈦合金、鋁鎂合金兩條千億產業鏈,培育優質“鏈主”企業。強化鈦、鉬等稀有金屬品種競爭優勢,支持拓展高端鈦材、鈦制品、鉬化工、鉬金屬產品深加工等領域。
專欄1 有色金屬新材料發展方向
鋁、鎂及鋁、鎂合金 攻克高端合金制造瓶頸,生產高端鋁、鎂合金板材、管材及特種型材,努力延伸產業鏈。發展航汽鋁合金型材及壓鑄件、鎂合金壓鑄件,型材、板材和特種鎂合金制品,重點推進4N、5N級別高純鎂產品制備技術及裝備開發。推動增材制造領域鋁、鎂新材料的研發與產業化,加快陜西省鋁、鎂產業鏈與現代能源產業、先進制造業的融合發展。 鋅及鋅合金 支持采用新工藝、新技術生產電鋅、超高純鋅、納米氧化鋅、超亞細金屬鋅粉,培育鋅精粉、鋅錠、鍍鋅板材、鋅基合金板材的鋅基合金新材料產業鏈,發展用于汽車、建筑、船舶、輕工等行業的壓力鑄造鋅合金及鍍鋅材料,加快熱浸鍍鋅基防腐涂層合金、鉛基滑動軸承合金、高性能鋅基耐磨合金、鋅基沖壓模具合金、生物可降解鋅合金、高強韌高導熱鋅基復合材料等鋅合金材料產業化,開展鋅基液流電池低成本電解液開發。 缽及缽合金 以未來海洋工程和高技術船舶、航空航天、軌道交通與新能源汽車輕是化、新一代電子信息領域需求為方向,發展具備高效及高品質缽及缽合金鐵錠、管材和型材等的生產能力,建設高性能航空航天結構件用TC4鐵合金新型材料基地,開展高強低溫鐵合金、TiNi等形狀記憶金屬材料、阻燃缽合金、耐輻照缽合金產業化,引入以缽合金為主材的高端醫療器械生產企業,保持陜西缽產業的行業引領地位。 釩及釩合金 發展釩及釩合金,應用于航空航天新材料產業化。發展高能量密度全釩液流電池電解液技術、高功率密度全釩液流電池堆制造技術、電池組模塊系統集成及制造技術、MW以上液流電池儲能系統并網運行和智能控制技術、百兆瓦級全釩液流電池連續化生產關鍵技術。 鑰及鉗合金 加強產業鏈向終端應用領域延伸,拓寬鋁合金在高強鋼、耐蝕油井管、電子封裝材料、耐熱合金鍋爐汽輪機、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以及化工催化劑的應用場景,重點發展高性能鋁合金、鋁燒結板、鋁靶材、銀異型材、銅絲等高附加值產品,突破新型鉗及鋁合金納米復合工程化技術瓶頸等關鍵技術,提升陜西鋁合金產業規模。
(二)持續推進節能降碳
1.調整優化用能結構。合理控制化石能源消費,有序推動有色金屬行業燃煤窯爐以電代煤,穩妥提升用能電氣化水平。有序引導天然氣消費,堅持“以氣定改、先立后破”原則,在氣源有保障、氣價可承受的條件下有序推進以氣代煤。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優先將企業自建光伏、風電、氫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和全釩液流電池、鋅基液流電池等儲能系統列入可再生能源項目庫,提高可再生能源應用比重。支持生產用電量大、負荷穩定的企業參與以消納可再生能源為主的微電網建設。鼓勵和引導有色金屬企業通過綠色電力交易、購買綠色電力證書等方式消納可再生能源。
2.推進節能改造升級。鼓勵冶煉企業開展窯爐自動化改造,推廣高效燃燒智能控制系統和高效節能回轉窯燒嘴,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鼓勵企業加強能量系統優化、余熱余壓利用、廠房節能改造等。加強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在節能領域的推廣應用,開展重點用能設備、工藝流程的智能化升級。實施變壓器、電機等能效提升行動,推動電機、壓縮機、泵、變壓器等重點用能設備系統節能改造。重點推廣稀土永磁無鐵芯電機、磁懸浮離心風機等新型節能設備及新能源礦卡。
3.強化能效水平引領。對標《工業重點領域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對有色金屬冶煉行業企業建立能效清單目錄,實施分類管理,綜合運用差異化的產業政策、財政政策、差別化電價等政策推動企業制定和落實“一企一策”節能降碳技術改造方案,促進企業爭先創優。對能效低于基準水平的存量項目要在規定時限內將能效改造升級到基準水平以上,對于不能按期改造完畢的項目進行淘汰。
4.加強節能監督管理。嚴格執行強制性能耗限額標準,加強對新建、改建、擴建項目的節能審查和現有生產線的節能監察,實現重點用能企業、重點用能設備節能監察全覆蓋,建立統一的能效管理臺賬,摸清重點領域用能情況。利用數字技術,開展能效監測。加強碳排放數據質量日常監管,強化對企業碳排放報告報送、核查情況的服務和監督。針對重點企業,組織實施專項節能診斷服務,挖掘企業節能潛力,提出節能改造建議。加強企業節能管理,引導企業建立完善能源管理體系,鼓勵企業建設能源管控中心。
(三)促進資源循環利用
1.推進固廢綜合利用。加強有色金屬行業固體廢物規模化高效綜合利用,圍繞赤泥、尾礦、冶煉渣、浸出渣、白煙塵、酸泥等固體廢物,依托榆林、渭南、漢中等國家大宗固廢(或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積極開展有價金屬再提取、無害化處置及綜合利用技術開發和推廣。推動實施鋅浸出渣無害化處理、金屬尾礦堿性固廢匯碳處置、鎂渣等固廢生產高性能膠凝材料等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高固廢處置利用規模和能力。聚焦重點地區和重點企業,著力提高有色金屬行業危險廢物監管能力和環境風險防范能力。推動有色金屬尾礦等固體廢物在建材生產、地下采空區充填等領域的規模化利用,形成一批礦業固廢協同氣廢(二氧化碳)利用的高質量發展項目。
2.積極發展再生金屬產業。大力發展有色金屬再生資源利用產業,完善廢鋁、廢鉛鋅、廢鎂等有色金屬資源回收、分選和加工網絡體系,鼓勵銅川、渭南、榆林、漢中等再生有色金屬產業發展基礎較好的地區建設資源綜合回收利用基地,布局區域回收預處理配送中心。規范發展廢舊有色金屬回收,鼓勵企業利用再生資源智能化識別分選、冶金分離、雜質控制和有毒元素無害化處理等技術和裝備,提高有價元素回收率和保級利用水平。支持以再生鋁、再生鉛、再生鎂為原料生產鋁、鉛鋅、鎂加工產品,鼓勵有色金屬再生資源利用企業,進一步提高再生資源對原生資源的替代比例。
(四)加強技術研發應用
1.推動綠色低碳技術研發與突破。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鼓勵企業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聯合開展低碳技術創新與關鍵技術攻關,組織綠色低碳項目積極參與科技項目“揭榜掛帥”,加強富氧冶金、氫冶金等低碳關鍵共性技術,硅熱法煉鎂固化法還原渣技術、鎂渣綜合利用、堿性尾礦固碳利廢、尾礦礦化等新技術及關鍵裝備的研發,推進零碳工藝、短流程工藝、無廢冶金等前沿技術攻關。建設一批有色金屬行業低碳技術創新載體,推動先進稀有金屬材料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圍繞節能降碳、清潔生產、清潔能源、循環經濟等領域布局前瞻性、戰略性、顛覆性項目,實施綠色技術攻關行動,打造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低碳技術創新體系。
2.加強綠色低碳技術推廣示范應用。充分發揮陜西有色行業龍頭企業引領作用,依托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聯合創新力量,開展有色金屬行業綠色低碳技術示范應用,發布有色金屬行業先進適用低碳技術案例,組織制定有色金屬行業技術推廣方案和供需對接指南。加大在綠色低碳技術創新應用上的投資力度,以冶煉工藝流程為重點,重點推廣新型豎窯煅燒、蓄熱式豎罐煉鎂等一批節能減排技術和鎂冶煉“煅燒+還原”兩步法工藝等短流程冶煉工藝,推進生產制造工藝革新和設備改造。以有色金屬行業全鏈條“降碳捕碳用碳”為重點抓手,積極推進降本提效的采礦冶煉流程技術。按照國家、行業標準,嚴格綠色低碳技術改擴新建項目的安全生產審計審查,確保綠色低碳技術的安全應用。
專欄2 節能低碳技術重點方向
鎂 重點推廣大直徑豎罐雙蓄熱底出渣鎂冶煉技術,重點研發鎂治煉還原劑替再生鎂提純,煉鎂尾氣二氧化碳捕集、鎂渣固碳綜合利用等技術。 鉛鋅 重點推廣鋅精礦大型焙燒技術、液態高鉛渣直接還原技術、以底吹為基礎的富氧熔池熔煉技術、復雜多金屬鐵閃鋅礦綠色高效煉鋅新技術、鋅二次資源萃取關鍵技術,重點研發難選治難處理鉛鋅復合礦熔池熔煉、鉛冶煉低碳還原、氨法煉鋅、鋅加壓濕法冶金等技術,鋅基液流電池等儲能新技術。 鋁 重點推廣鋁電解槽及氧化鋁生產線大型化技術、鋁電解能源管理關鍵技術、新型穩流保溫鋁電解槽節能技術,重點研發氧化鋁無鈣溶出、赤泥固碳除堿、鋁冶煉中低位余熱回收利用、原鋁低碳治煉等技術。 缽 重點推廣短流程低成本制造,高端制造技術及裝備,形成高品質鐵加工材料批是供應鏈,研發新型的適合于鐵及缽合金表面處理的技術和涂層材料。
(五)強化綠色制造引領
1.構建綠色低碳生產體系。加快綠色低碳工廠建設,選擇一批基礎好、代表性強的企業開展綠色制造技術創新及集成應用,對標國際先進水平進一步提標改造,建設一批“超級能效”和“零碳”工廠。推動原生與再生、冶煉與加工產業集中入園發展,培育有色金屬產業集聚化示范基地,構建園區內綠色低碳產業鏈條,鼓勵具備條件的園區實施循環化改造。大力開發綠色低碳產品,根據產品全生命周期理念,開展工業產品綠色設計和綠色產品認證,引導下游行業選用符合綠色低碳標準要求的有色金屬產品。支持企業對供應商實施綠色采購管理,選用綠色物料、技術、裝備,建立綠色低碳供應鏈體系。
2.提升行業清潔生產水平。對標國際領先水平,全面開展清潔生產審核評價和認證,引導現有企業采用先進成熟的技術實施清潔生產技術改造、治污設施升級改造、污染源環境風險防控設施建設和污染治理項目等,通過采用先進適用的清潔生產工藝技術和高效末端治理裝備,推動減污降碳協同治理,從源頭消減溫室氣體和污染物的產生量。積極推進綠色運輸和倉儲,鼓勵企業廠內采用帶式輸送、軌道運輸,提高有色金屬企業廠外物料和產品清潔運輸比例。強化產業耦合,鼓勵與鋼鐵、化工、新能源行業等形成綠色低碳發展合力,通過產業耦合等方式推動協同降碳,積極探索二氧化碳富集利用。
3.加快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深入推動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加快產業數字化賦能,統籌推進智能礦山和智能工廠建設。建立具有工藝流程優化、動態排產、能耗管理、質量優化等功能的智能生產系統,利用網絡化、數字化和智能化技術提升資源和能源的精細化管理水平,構建全產業鏈智能制造體系。實施企業數字化能力提升工程和智能制造工程,引導企業實施自動化、智能化技術改造,加快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動通信(5G)、邊緣計算、虛擬現實等前沿技術的應用,推動智能化工廠和數字化車間建設,推廣能源管理與節能降碳數字化系統建設,提升能源精細化管理水平。
(六)做好示范引導。
支持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企業開展“零碳”試點建設,在政策、資金、技術等方面對試點單位給予支持,加快培育一批標桿企業。鼓勵企業積極開展有色金屬行業規范名單單位創建、培育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發揮輿論宣傳引導作用,傳播有色金屬行業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加大低碳技術、綠色工廠、綠色產品等典型案例宣傳力度,積極推廣先進經驗與做法。發揮行業協會支撐政府、服務企業作用,做好政策宣貫落實,通過多種形式增進行業共識,推動行業自律。加強信息公開,及時發布行業動態,積極回應企業合理訴求,營造濃厚低碳氛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各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