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我國迎來了歷史性的全國生態日。
我國領導人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重要指示,深刻闡明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意義,強調了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黨的使命宗旨和民生福祉的重要性。
在這一重要指示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方向。他強調:“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注重同步推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
盡管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顯著成就,但我們仍面臨著結構性、根源性和趨勢性的生態環境保護壓力。數據顯示,煤炭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的一半以上,同時能源資源需求仍在剛性增長;超過一半的國土空間是中度以上生態脆弱區域。
今年7月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總書記強調,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時必須正確處理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之間的關系。這體現了我們要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礎上,推動經濟社會的綠色轉型,發展低碳產業,倡導綠色消費,實現全面綠色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以“雙碳”工作為引領,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推動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綠色低碳轉型,這是一個更加具體的舉措,旨在協調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
他指出:“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積極傳播者和模范踐行者。”建設美麗中國、加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實現“雙碳”承諾,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都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習近平總書記認為,每個人都是生態環境的保護者、建設者、受益者,這一理念將激發起社會共同呵護生態環境的內生動力。
在不久前的四川翠云廊古蜀道考察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了人類對于生態環境的保護責任。他指出,生態文明建設需要建立良好的制度框架,同時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鞏固和發展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本人也以身作則,每年春天都親自參與植樹造林,通過實際行動傳遞綠色理念,鼓舞著億萬人民參與綠色環保的行動。
在首個全國生態日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鼓勵著每一個人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將生態文明建設轉化為實際行動,為建設美麗中國、共建清潔美麗世界、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作出自己的貢獻。